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.eexs.cc

第二十三章 瘟疫论者

吴有性字又可,江苏吴县东山人,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,著有瘟疫论一书。

明末三大害,天灾,流寇,瘟疫,从穿越而来的第一天起,朱慈烺就在思考这三个问题,而吴有性就是解决瘟疫的药方。

 二十天前,朱慈烺派人打探吴有性的消息,得知他此时人在山西,立刻派人去请。

 两个时辰前,吴有性进京,被安排在了朱慈烺预先准备的一处宅院里。

 除了吴有性,朱慈烺还请了两人入京。

 宋应星,字长庚,江西奉新人,著有【天工开物】,是明末著名的农学家,对手工业生产和冶金也颇有研究。

明末天灾不断,米粟产量太少,根本喂不饱百姓的肚子,而土豆、番薯、玉蜀黍虽然已经传入大明,但并没有被大规模的播种。

 以京师为例,京师周围的荒山野地,长不出米粟,但却极适合土豆、番薯、玉蜀黍的生长,只要大范围的播种,京畿周围的吃饭问题,立刻就可以解决。

宋应星是土豆、番薯、玉蜀黍的行家,朱慈烺必须把他请来。

 毕懋康字孟侯,号东郊,安徽歙县人,是明末著名的火器专家,著有《军器图说》一书,《军器图说》在七年前就已经被刊印出来,书中图文并举,详细罗列了各种火器的使用与制造方法,并首次介绍了燧发枪(书中称为自生火铳)的制造和使用。

 但可惜,这项伟大的发明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。

 比起火绳枪,燧发枪不但简化了射击程序,提高了射速,最重要的克服了火绳枪点火怕风雨的弱点,这项发明的改造与完成时间,大致与欧洲属同一时期。

而欧洲很快就普及开来,但在大明,一直到毕懋康死,燧发枪都没有在大明军中出现。

 今世,朱慈烺要改变这一悲剧。

 照史书记载,毕懋康死于1644年,也就是说,这位伟大的火器专家,只有两年寿命了,因此朱慈烺想要见到他的心情就更加急切了,为了最快的把毕懋康请到京师,朱慈烺派人带了自己的亲笔书信,亲自去江南邀请,算算日子,他们应该已经到达安徽歙县了。

 这三位老先生是大明科技的先行者,也是朱慈烺挽救大明计划的重要支柱点。

 因此,当听说吴有性已到京师的时候,朱慈烺非常兴奋。

 “走!”

 原本是要回宫,但朱慈烺一甩马缰,转头去见吴有性了。

 “殿下,宫门快要关闭了,再不回去就晚了。”

 田守信和李若链在后面追。

 朱慈烺不管,因为进宫后他就出不来了,猛然想到了什么,勒住缰绳,小声的吩咐了田守信几句。

 “啊?”

 田守信脸色发白,结结巴巴的说:“这行吗?”

 “当然行,放心,我母后一定会答应的。”

 朱慈烺狡黠的笑一下,带着李若链去见吴有性。

 田守信打马转向皇宫。

 吴有性今年六十岁了,但头发漆黑浓密,脸上也没什么皱纹,乍一看也就是四十多岁的样子,朱慈烺暗暗赞叹,果然是大医啊,只这保养,就足以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了。

 吴有性没有功名,只中过秀才,见过最大的官员也就是巡抚一级,想不到堂堂皇太子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字,还派人专门来请,心中惶恐不可形容,等见到太子本人之后,他心中的紧张才渐渐褪去。

 皇太子一点都没有架子,对他满脸尊敬,言必称“先生”

,而且最重要的是,皇太子对瘟疫之事好像也颇有研究,连续问了他几个问题,都问到了关键点--我大明太子,果然不是一般人啊,吴有性心中暗暗感叹。

 “所以臣以为,瘟疫非风非寒,非暑非湿,与伤寒病绝然不同,瘟疫乃是通过空气传播,由口鼻侵入,臣将这种气称为疠气,要防治瘟疫,最重要的就是阻隔疠气,同时病人用过的一切器物包括尸体都应焚烧,决不可简单下葬,有此两法,抑制瘟疫并不难。”

 吴有性所说的这番理论很简单,后世的人都知道,但在这个时代却是惊世骇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相邻小说
小娇娘她是幕后大boss  被毛茸茸包围的日子  蓄意宠爱  白月光人设[快穿]  [名柯]红黑被迫参演狗血剧本  穿成偏执绿茶的白月光  穿成假少爷后我成了电竞冠军  贵妃娘娘一路高升  [文野/乱中]恶龙与侦探  影山君眼神太凶把我吓哭了[排球少年]  掌中皇后  穿入抗战影视界  [娱乐圈]我靠玄学在南韩火了  原来你也不是人  放心,牛顿那边我去解释[文野]  农门庶女惹人宠  空降凶猛人格[无限]  炮灰美人不逃了[穿书]  念念不忘  始乱终弃了羊之王以后